玉米粗縮病防治技術
發(fā)布時間:
2022-01-06 14:02
來源:
玉米粗縮病防治技術
玉米粗縮病也稱玉米條紋矮縮病,是由灰飛虱傳播的病毒性病害。玉米粗縮病超過其他任何一種玉米病害,嚴重影響糧食產量。2004年在遼寧省昌圖縣、黑龍江省賓縣、吉林省吉林市的玉米種植區(qū)域的個別地塊已經發(fā)現(xiàn)了此病,經田間調查發(fā)病率在10%-20%,嚴重地塊在33%。發(fā)病后及時用藥防治的能有效控制病情蔓延,及時防治還能緩解病情減輕病害。發(fā)病及時防治后的經田間調查,病情已經控制在8%以內。玉米苗期發(fā)現(xiàn)粗縮病就應抓緊時間查看苗情,積極采取控制措施及早防治,能得到有效地控制病情,讓病害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點。
1.玉米粗縮病的發(fā)病癥狀
玉米粗縮病是由帶病毒的灰飛虱吸食葉片汁液后,使玉米植株感病,感病的癥狀是:有的出現(xiàn)扭曲生長,有的植株發(fā)生矮化,節(jié)間縮短呈叢生型,葉色深綠,葉片變厚短而寬,硬而脆,密集叢生。背面葉脈上產生粗細不一的蠟白條紋突起,用手觸摸有明顯的粗糙感,植株矮化嚴重。如玉米在四至五葉前感病,一般不能抽穗,造成絕產,屬于重病株。七片葉之后感病的植株能抽穗結實,但雄穗發(fā)育不良,花粉少,雌穗短小,結實少,且果穗小而畸形,減產幅度可達50%以上,這種玉米粗縮病是玉米生產上的致命病害。
2.預防和防治措施
一是冬春清除田間地邊雜草,消滅灰飛虱繁殖越冬的場所。
二是適當早播調整播種期,使玉米苗期避開灰飛虱遷飛的盛期。
三是為防止玉米粗縮病的發(fā)生,應在播種之前將玉米種子用藥劑丸化處理,種子經過丸化處理之后,種皮表面具有殺菌、殺蟲作用,能有效地防止病蟲害的侵染。
四是在播種前可用藥劑拌種,可用種子量0.2%-0.3%甲拌磷拌種,也可用3%的呋喃丹顆粒劑拌種,用藥量為種子量的15%,或者用75%的“3911”乳油,用藥量為種子量的0.3%。
五是苗期噴藥防治,玉米苗出齊后四葉期可施用40%水胺硫磷乳油,施用450-750ml/hm2 噴霧防病,也可用1.5%甲敵粉,施用量為30-45kg/hm2噴粉,每隔7天噴粉防治1次。在玉米5-7片葉時可用植病靈及富爾菌毒克600倍液加富爾維可多等植物生長調節(jié)劑混合噴霧,可有效緩解病情,治愈病株。重點噴藥防治時間應放在玉米四至五片葉期為宜。
六是玉米苗期一旦感染粗縮病應積極采取噴藥防治,富爾菌毒克、病毒A和赤霉素、多效靈等植物激素等對玉米粗縮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,硫酸鋅對病毒病有抑制作用,一般毒性較大的藥對防治玉米粗縮病都有很好的效果。
七是在發(fā)病地塊應及時清除病株和雜草,發(fā)現(xiàn)病株及時拔除,并帶出地塊外集中深埋或燒毀,田塊周圍的雜草及時清除,消滅成蟲產卵場所。這對玉米粗縮病的蔓延能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。
以上的幾種防治方法以前4種預防為主,消滅灰飛虱的繁殖場所或在種子下地之前用藥劑將種子丸化處理,這幾種防治方法都是比較有效的。玉米苗期感染粗縮病后用上述后3種方法及時采取處理,用藥物防治要連續(xù)防治2-3次效果最好,每次噴藥要相隔7天時間為宜。
下一頁
下一頁
其他內容